記者鄭儷絲/台北報導
中華詩詞藝術協會與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合作,於2022年8月6日(六)舉辦「第九屆海峽兩岸民俗文化論壇」。此次論壇以兩地線上共聚的方式舉辦,匯聚專題研討、詩詞朗誦與聯合書畫創作等三種文化交流方式進行。「海峽兩岸民俗文化論壇」,在兩岸各地舉辦了八屆,本次聚焦於華人重要民俗節日-中元節為核心開展活動,希望能夠弘揚中元文化,彰顯感念祖恩、兼濟蒼生的價值觀。
開幕致詞兩岸共有四位貴賓獻上祝福,有上海市台辦副主任李驍東、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前院長陳士良、台灣曜華集團總裁張平沼、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(預錄視頻)等共同祝賀。
李驍東表示,兩岸藉由中元節共同匯聚文化傳承,代表著兩岸一家的文化同源與兩岸一家親的慎終追遠的重要觀念,也就是孝道文化的傳承,祝賀論壇以不同形式展現兩岸共通文化。
陳士良表示,兩岸民俗論壇已舉辦九屆,環繞華人主要重大節日開展討論,此次擇以中元節,更能突顯兩岸共通的民間信仰、祭祖及慎終追遠與共通記憶。舉辦民俗文化的起源,是來自於10年前台灣里長帶著榮民遺骨,魂歸故土的故事,代表著兩岸連結的深深記憶。
張平沼表示,兩岸需要交流,對於兩岸的經濟與文化都有極大的幫助。兩岸就是一個共同的文化體,透過文化一定能激起兩岸人民更好的交流。
洪秀柱在視頻中表示,兩岸都是中華民族,有著共同的文化記憶與復興中華文化的目標,有著共同的根,更是心靈精神的傳承,並深切的表達對兩岸和平的期望,並對此次論壇表達祝賀。
在文化交流的專題中,兩岸詩人,分別就此次主題,創作了中元紀念詩詞,有孫遜朗誦《中元夜百花洲作》、謝明輝朗誦《中元搶孤》、陳書婷朗誦《繁星點點》。臺灣並組織朗誦團,吟誦《中元盂蘭盆節》一詩,最後兩岸合誦《滿江紅 中華情》。現場更匯集8位書畫家,共同為此次中元民俗文化揮毫創作。
在論壇部分,舉辦了一場次專題演講,兩場次的專題討論。專題演講有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,以對中元節主題的文化思考,介紹了中元文化的脈絡與特點,並重點介紹了上海中元節的歷史特色。另嘉義民雄大士爺廟顧問黃金山,以民雄大士爺廟中元普渡的儀式建構,介紹了台灣民雄大士爺在中元普度時的儀式與文化祭典的信仰意義,以及地方信仰的凝聚表現出的在地化特色,發展出地方文化祭的特色。
第一場專題討論主軸為中元節的文化內涵與當代發展,由金環太子會的洪麗華與潘家齊、上海社科院民俗學畢旭玲、台灣競爭力論壇副研究員翟子睿等四位參與。洪麗華與潘家齊特別介紹了所屬的宗教會團,以中元節活動帶入傳承、人本、公益與美學的價值,使會團經營更加年輕化,並運用網路行銷的方式,讓信仰能讓更多年輕信眾能接受與參與。畢旭玲介紹了中國秋祭與中元節的知識脈絡,從漢代的月相延伸討論節氣與中元的關係。翟子睿介紹了中元節民間三教融合的與演變,歸結出中元節所發揮的共存、凝聚、傳承及教化的四個功能價值。
第二場專題討論主軸為中元節的儀式建構與時代發展,由中國道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丁常雲、玄奘大學前助理教授蕭友信、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程鵬等三位參與。丁常雲介紹了中元節的祭祖傳統及其儀式內涵,當中就中元節的歷史背景、敬仰大地及弘揚孝道的傳統祭祀哲學脈絡作了一個清晰的梳理。蕭友信對臺灣道教民間普度的儀式有著豐富的解說,匯整並說明了台灣習俗的累積與變化。程鵬以上海當地為探討主軸,詳細介紹了上海當地中元節的傳承與發展。本場次介紹了兩岸地方的中元習俗與文化特色,表現出共同的華人信仰精神意義。並提出中國當代舉辦大型中元普渡的思考方向。
論壇最後,此次主辦方中華詩詞藝術協會理事長謝明輝表示,論壇的舉辦代表兩岸雖然兩會封凍斷鍊,不相往來,但民間往來交流依然熱絡,不曾斷裂,論壇中可以看到,兩岸文化有著共通的語言與宗教習俗是交流往來的最強紐帶。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秘表示,此次活動的專題研討、詩詞朗誦與聯合書畫各方面表現兩岸民間文化的多元性與共通性,深信兩岸文化是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