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新聞/中部特派員鄒志中報導 為打造台中市為台灣的「無煤城市」,台中市政府2021年簽署「氣候緊急宣言」,推動6項減碳亮點政策及相關法規,目前宜居景觀設施植樹數量約創造1.5座文心森林公園,固碳量更增加1萬2千多公噸,成果豐碩。台中市長盧秀燕表示,根據民調統計,不論青年或高齡者,台中市都是最宜居城市的第一名,感謝各行各業與台中市政府團隊共同努力,希望台中市民都能以「台中人」為榮!
盧市長提到,根據台灣的各項民調統計,不管是Yahoo網路票選、遠見雜誌青年宜居調查、最適合高齡者居住的城市調查中,台中市都是第一名;2016至2020年的全台民調「最想遷居的城市」台中市也連5年勇奪台灣第一;她說,今年若扣除掉國際淨遷徙人口數,台中市人口整體增加率為台灣六都第二,一個城市的宜居是綜合面向,包含生活環境、交通、教育文化、經濟就業等,讓台灣民眾有所體會,這也是城市進步最重要的價值所在。
台中市政府日前舉行線上市政會議,由台中市都發局長黃文彬以「宜居建築2.0,引風增綠好生活」為題進行專案報告。黃局長表示,台中市政府訂定「台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」,將綠化深入居家陽台,讓建築不只是建築,而是成為一座森林,該辦法自2019年3月26日起實施至2022年7月5日止,已核准96案建造執照,其中3案已完工,景觀設施共增植3,327棵喬木,固碳量增加1萬2,195公噸,植樹量約創造1.5座文心森林公園或111座小型社區鄰里公園,「一建案一公園」成果豐碩。
黃局長表示,「宜居建築」透過回饋金繳納模式,將其中60%回饋金用在後續設施維護使用,由社區每兩年領回15%保證金的方式,確保設施的維護管理;另外40%回饋金則用於宜居建築的研究發展、特色景觀綠能發展補助、都市發展及行政管理費用。台中市都發局也結合BIM建築模型,定期追蹤及智慧管理,並將綠化、友善設施結合台中好宅的實踐,逐步打造台中市成為台灣綠色宜居的幸福花園城市。
黃局長指出,「宜居建築」和「宜居城市」兩者相輔相成,台中市政府不僅積極研議相關辦法,也透過台灣民眾參與、蒐集台灣青年意見精進,例如2021年舉辦「無牆博物館」競賽,蒐集台灣全國學生對宜居建築的創新構想;2021年4月起為期8個月,也派出願景小巴到台中市各公所、景點、大專院校徵求年輕人及台灣民眾對於未來願景的想望,共回收5,700多份問卷。
此外,2022年1月在台中市審計新村舉辦「啟動台中超未來」展覽,台中市政府、專家、民眾三方一起互動交流;2022年6月也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「台中市宜居建築3週年成果展」。台中市政府持續努力,往更普及、更友善、更綠化、更人性化的理念,往2050年「淨零排放」的目標邁進。
台中市民政局長吳世瑋補充說明,台中市總人口數為280萬578人,再度回升突破280萬人,相較2022年6月底總人口數279萬9,339人,增加共1,239人;初步分析主因為社會增加數的正成長,國內受惠於台中就業、投資環境的大幅提升,及公共建設、社會福利愈加健全,台中市2022年上半年國內遷徙人數穩居台灣六都第二,另台灣近期邊境檢疫管制措施逐步放寬,部分出境滿2年戶籍遭遷出者陸續恢復設籍,人口逐步回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