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袁青
藝術如果是生活的一部分,就應該不必那麼「偉大」!
走出台北世貿「藝博會」偌大的展場,回到人情與自然的召喚,我因為收到董承濂來自美國邀約”秋日和”的師生聯展簡訊,受竉若驚地,終於第一次踏上了「八里」。
旅美20年的藝術家董承濂擅長金工,結合光影、磁懸浮等機械動力裝置科學,以喚醒對宇宙、生命探問的夢幻現代裝飾藝術創作,而受國際現代藝術界的關注,曾獲美國「40 Under 40」(四十位40歲以下具有潛力的藝術家)殊榮。
2013年成立studio DONG工作室,前幾天才剛過50歲生日的董承濂,打算挑戰5年內打造88個作品,作為對生命的重新詮釋。「透過藝術回歸本心,或以最自在的方式,在真實與感覺間思考自身存在,並獲得療癒的力量。」董承濂回想當初上蔣勳老師的藝術概論課,體悟習以為常的繪畫或金工技巧之餘,提升意識層面的啟蒙,才有走向非為了生存功能,而是心靈淨化的藝術創作的今天。
集合多元複合媒材和科技裝置,捕捉大地光影的對話,營造出一個華麗而魔幻的特殊氛圍,書寫心中對宇宙、信仰、生命美好的映照,一直是董承濂藝術創作中帶著宗教儀式感的特質之一;也正是許多藝評對董承濂的概念藝術創作以「呈現藝術創作本質『靈光』」的讚許。
擅於轉化艱澀的科學理論,獲得令人驚嘆的療癒昇華力量;對董承濂來說,「時間」是探索的主軸,而片刻間的『剎那』更是他名為「88吉祥」創作,特別蒐來世上找不到第二個的老時鐘,解構再重新建構出諾大鏡面的八卦,透過光影折射變身萬花筒。「藉由作品裡幻化的光和影,點燃觀者內心的光。」董承濂說。
眼前,這位土生土長的台灣藝術家,有型的灰髮色下,有著東方文人謙和特質的董承濂說,他並不想受限於「一定得說出一個大道理不可」來看待藝術。
畢業美國奧勒岡大學金工珠寶設計系的他,順手摘下手指間的戒指,「有金屬、有纖維、有各種媒材;藝術不一定只有一種面象,」選擇透過多元視野,走自己的藝術創作之路的董承濂,顯然接續會有珠寶設計,「將寶石翻轉暗崁於內的方式來呈現創意,」對於只看結果,忽略過程的新世代,董承濂認為,也許跟著直覺走,藝術創作並不用擔心「代溝」。
佇足八里董承濂的工作室,掛著蔣勳老派文人的水墨和「在池上看雲、玩貓就畫貓」的畫作,和一角金工專區,數件曾永玲老師精緻又溫潤的3D銀杯作品;數度攜手兩位恩師的”秋日和”聯展,從課堂走到至今「一生最快樂的緣分」的師生連手。
趁天色將暗,跳上「小黃」之前,我回頭看著原本是「雲門」被大火燒掉的練習場域,如今成了董承濂個人工作室的舊廠房。不知道是冥冥中的傳承,還是「創作裡,有著每一代的記憶。」期待走進生活中的藝術,就像董承濂為創作點亮的那一抹光和影,也能為你我找到療癒昇華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