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林欣妮
當自己想法與主流相違背時,你會做什麼決定? 是隱藏自身想法轉而跟隨大眾?又或是堅持己見,勇敢表達?
害怕被孤立、被差別對待是人之常情,也因為這種心理,不論是說話或是做事都會先考慮到「社會大眾」的想法再去修正自己的意見或行為後再表現出來,以符合社會的期待。但還是有群人不畏懼社會異樣的眼光,勇敢做想做的事,大聲說想說的話,而當這些不同於主流的行為、思想、生活習慣等聚集後,逐漸形成專屬自己的文化,就被稱為次文化。
在1970年代的美國街頭,黑人透過音樂、舞蹈、繪畫等方式,宣洩社會的不公平對待,逐漸演變成今日大眾熟悉的「嘻哈文化」。嘻哈文化是次文化的一種體現,但次文化不代表否定主流思想,只是關注在部分問題,從中形成自己的意見及價值觀,若從流行文化來看,少數人關注的娛樂活動,也是次文化的一種。
剛落幕的巴黎奧運中新增「霹靂舞、攀岩、滑板、衝浪」4大運動項目,其中霹靂舞更是首度於奧運中登場,也是嘻哈文化的元素之一,被視為「次文化」的運動如今卻在運動賽事的最高殿堂上亮相,也代表部分次文化運動漸漸融入主流,更逐漸被重視。
然而並非所有次文化都能像霹靂舞一樣好運,能從灰暗的街頭跳進閃耀的奧運,對於異於主流的行為、思想、詞語等,即便在生活中無時無刻存在,甚至廣為人知,但實際上仍存在不少刻板印象,比如「刺青」讓人有不良少年的先入為主觀念、「腐女」「迷妹」一詞也是給人古怪、不理性追星的刻板印象、「cosplay」也會因部分過度暴露或誇張的裝扮而給人觀感不好等。
文化體現了一個國家或群體的獨特,即便是非主流的次文化,也是種表徵,隨著制度改變、知識增加、科技進步、思考提升等變化,讓身處同一地方的人對於改變有不同的認識、解讀或表現,也漸漸形成各自的群體及文化,然而人們優越的心態卻讓本該平等的文化,多了較勁、打壓及輕視。
這些負面標籤雖被廣泛烙印在我們印象中,但很多都是「聽」來的,我們沒有實際去參與及理解,只憑「聽說」就下結論,甚至有些標籤是經過媒體、有影響力的人或團體加以誇飾而成,再沒有經過自身判斷或多方比較下,讓這些次文化被貼上一張張的負面標籤,除了尊重外,試著傾聽次文化群體的想法或參與相關活動,能讓我們在刻板印象上多了更多自身的感受。
相關報導: